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2013年2月3日,台北,街頭財神爺發送糖果的紅包袋。
中國新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新年前夕,家家忙著除舊佈新,置辦年貨,街頭販售的商品琳琅滿目,吃、穿、用的日常用品,到應景的鞭炮、春聯、年食等,都是採買的大宗。
中國新年的習俗有許多,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總體來說,過年前的習俗包括以下幾項:
掃塵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中國民間把這段時間稱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之意,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由於「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掃出門迎接美好的未來。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新年前掃塵的風俗。
貼春聯
每逢新年,家家戶戶都會精選一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具有駢文之風格,又有詩的韻味,以獨出新裁、工、穩、貼、切為上乘。
春聯需顧及除舊佈新,策勵來茲、討吉利、沾喜氣、祝福、抒懷、勵志之原則,來表達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期望。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有許多人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此外,也有許多人喜歡在門庭、院落醒目處貼上大紅福字,以求吉祥、幸福。也有人特意將福字倒著貼,意思是福到了,圖個口彩。
年畫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寄託了中國人「新年吉慶、趨凶迎祥」的美好願望。而門神是長久以來,年畫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
在古代,由於人們對門戶的看重,因而產生了對門神的崇敬之意。上古時期人們就有在門上畫雞畫虎,懸葦索,挑桃符的風俗,發展到後來,武士門神、文相門神大量湧現。直到唐代開始,民間各地廣泛將秦瓊、尉遲恭的形象貼在門上用以避邪,也使之成為門神的代表。
後來,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再侷限於門神的主題,許多年畫作坊也以《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為主題,繪製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守歲
除夕守歲是除夕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燃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也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吉利。不過,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現在也有不少人以電子鞭炮替代,既環保又安全。
2013年2月8日,菲律賓馬尼拉,街頭舞龍舞獅慶祝新年。
2013年2月5日,香港,街頭商家販售應景的裝飾。(Philippe Lopez/AFP)
2013年2月6日,上海,商家販賣蛇造型的燈飾。
2013年2月7日,山東省鄒平,街頭販各式應景的裝飾。
2013年2月7日,山東省鄒平,街頭販各式應景的裝飾。
中國新年來臨,印尼雅加達歷史悠久的唐人街班芝蘭,處處可見店家販售大紅喜氣的年節飾品。(中央社)
南台灣最負盛名年貨大街「三鳳中街」擠滿人潮,民眾採買零嘴年貨好過年。(中央社)
2013年2月6日,上海,一名父親抱孩子選購應景的燈飾。
2013年2月6日,上海,民眾拍下造型燈飾。
2013年2月7日,浙江杭州,商家販售蛇年金幣。
2013年2月8日,印尼雅加達,街頭販賣各式應景商品。
2013年2月7日,越南河內,民眾向雞販買雞。
2013年2月7日,越南河內,民眾購買應景的花卉。
2013年2月8日,菲律賓馬尼拉,街頭舞龍舞獅慶祝新年。
2013年2月5日,香港,街頭商家販售應景花卉。
【大紀元2013年02月09日訊】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