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評論新聞_高考狀元】】
http://www.ntdtv.com/xtr/b5/2010/07/14/atext414170.html
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高中統一考試(高考)結束了,隨著考試成績的公佈,各地對「高考狀元」的炒作又開始了。學校、家長、社會都把眼光聚焦在這些「高考狀元」的身上。現在的中國社會,家長、學校過分追求高分數,把考分作為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這種教育理念與西方歐美國家差別很大。西方的教育重在啟蒙,發掘潛力,尊重自由,尊重個性的發展。早前曾有報導,中國的高考狀元向美國哈佛等11所排名前20名的名校申請入學卻全遭拒絕。 如何使孩子走向成功,適應現代社會,成為每一個家庭都關注的話題。 |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現在的中國社會,家長、學校過分追求高分數,把考分作為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這種教育理念與西方歐美國家差別很大。西方的教育重在啟蒙,發掘潛力,尊重自由,尊重個性的發展。早前曾有報導,中國的高考狀元向美國哈佛等11所排名前20名的名校申請入學卻全遭拒絕。
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高中統一考試(高考)結束了,隨著考試成績的公佈,各地對「高考狀元」的炒作又開始了。學校、家長、社會都把眼光聚焦在這些「高考狀元」的身上。
現在的中國社會,家長、學校過分追求高分數,把考分作為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這種教育理念與西方歐美國家差別很大。西方的教育重在啟蒙,發掘潛力,尊重自由,尊重個性的發展。早前曾有報導,中國的高考狀元向美國哈佛等11所排名前20名的名校申請入學卻全遭拒絕。
如何使孩子走向成功,適應現代社會,成為每一個家庭都關注的話題。讓我們來看看各國對待高考狀元的不同態度。
中國「高考狀元」萬眾矚目
「高考狀元」就是各省市區高考成績排在第一名的考生。每年高考過後,各地的「狀元」們都會受到萬眾矚目。不僅高校的眼睛盯著狀元,媒體更是不放過狀元們的一舉一動。他們看過的書,上過的學校、成長的軌跡都會被社會和媒體大肆報導。
同往年一樣,隨著高考成績的出爐,「別人家的好孩子」又成為目前的熱點話題。這些狀元成為家長鼓勵孩子學習的目標。而那些高考中失敗的孩子則在家長的責怪以及周圍輿論的壓力下,備受煎熬。
美國「狀元」受冷落
美國沒有高考,而一年7次的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and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考試成績是作為進入大學的評判之一。學生可以自行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和次數,直到取得自己滿意的分數,然後選擇其中一次最好的成績來申請大學。如果你SAT得了2,400(滿分),學校和老師不會到處宣揚,更不會上報紙。
美國的高校錄取除了參照SAT考試成績,面試、自薦信也是非常重要的。面試官往往根據對話和自我介紹就能看出你到底是不是一個品格和意志力都很優秀的人才。如果他們認為你在某方面非常優秀,即使SAT考試成績不夠高,也會被錄取。而自薦信,主要是展示自己的優點,當然,展示不是說謊、編造,而是實話實說。
比如,一個孩子說他非常堅強,在家庭遭受一系列變故、親人去世後,家庭收入降低了,他就挑起了生活重擔,打了幾份工,還堅持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沒有因為家庭原因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和發展軌跡。這樣的「實話實說」就能獲得成功。而這種多元化、社會化的評價標準,完全是開放的、自由的,所以,美國學生很樂於參加慈善活動以及公益活動,打工賺錢是家常便飯。
一位在美國的招生官說,在招生官心目中,SAT 2,370 比2,400 的含金量更高一點,因為2,400的考生有書獃子的嫌疑。而美國名校不喜歡書獃子。
歐洲重視學生綜合能力
英國和很多歐美國家一樣,並沒有全國統一的高考。在英國,媒體比較傾向於報導一些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比如你有體育特長,或者有「過人」的才藝,在英國更容易成為人們眼中的焦點。他們對一個學生全面評價,文藝、運動會看得更重一些。但是,高校是否欣賞你,面試環節的表現也非常重要。
德國的大學雖然都有獨立的招生考評體系和方法,但共同的特點是採取「綜合選拔制度」,即考試分數、平時成績及考生的綜合素質,三者合一。具體來說,除了高中學業成績和畢業成績外,學生的領導才能、外語水平、打工經驗、社區服務的經歷、榮譽獎狀等,都是校方錄取時考慮的因素。
日本看重創造力
在日本學生的學習成績屬於個人隱私,不會排名也不會公佈,而且參加完統考,學生還要參加所報考學校的筆試和面試,不是統考成績好就一定能升入理想的大學,大學在把成績作為重要參考的同時,還會對學生的性格、興趣、自我管理能力、社會責任感等因素進行評估,媒體更是不會對高分學生大量報導,相對於考試成績,媒體對於學生們的正面報導常是學生們進行小研究取得的成績。因為日本人很重視學生的創造力。
西方國家對考生的評價標準是多元化的。僅僅「分數高」,並不能證明就是優秀學生,還應該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意志力、公益情懷、創造能力、領導能力等方面有積極的建樹。
分數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位財經教授曾經告訴她的學生,不要太在意分數,重要是學懂,會運用。她說通常在學校拿A的學生畢業後給拿B分數的學生提包,意思是說,成績並非是一個人成功的唯一標準。
一位生活在美國的華裔媽媽,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從小學習成績就非常優異,總是名列前茅,代表學校出國參加數學比賽多次獲獎。因學習成績優秀而連續跳級,19歲就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而弟弟成績則差強人意,還曾經留級,但是個思想活躍、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兩個孩子雖然同樣年齡卻相差好幾個年級,性格也迥異。這位媽媽在和朋友談及兩個孩子的差異時表示:如果在中國,哥哥一定是受人矚目,惹人喜愛的孩子,但是在美國,大多數人更喜歡弟弟,因為哥哥有點書獃子氣,不懂得照顧自己,每次離家,她都需要拜託其他朋友照顧他,還要將一年的生活用品準備齊全。而弟弟則很活躍,喜歡參加各種活動,不僅可以照顧自己,還經常幫助哥哥和他人。現在弟弟是耶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表現比哥哥還要突出。
北京學美留學公司執行長張恆瑞表示,東方人重視各種頭銜,但美國名校不純看學業(標準答案考試)或科展的表現,他們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會觀察學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義的事,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性的參加。
高考狀元並非職業狀元
事實上歷年高考的狀元,有七成在畢業後便銷聲匿跡了。根據2009年,中國校友會網發佈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發現,大部份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社會期望相差甚遠,他們當中大多數沒能成為各行業的「頂尖人才」,在目前主流行業中難覓高考狀元的「身影」。
而社會上許多知名人物卻並不是高考狀元,甚至沒有高學歷。如美國總統林肯,小學畢業。比爾·蓋茨大學二年級輟學。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芬‧喬布斯在三流學院僅僅讀了6個月的書就輟學了。許多孩子他可能沒有考試的天分,但他的一技之長很可能讓他成為另一個比爾‧蓋茨或喬布斯。
為甚麼 「高考狀元」在中國如此吃香,而在西方國家卻受到冷落呢?原因就在於觀念差異,中國現在的人才觀仍然是唯分數論。評價一所學校的好壞、評價一個校長的政績、評價一個老師的成績,要看升學率,看你出幾個北大、清華生。因此,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奔著一個目標去。孩子們學得苦,老師們教得苦,可回過頭來一看,卻培養出不少「高分低能」的孩子,步入社會後卻發現根本無法用高分數來應對複雜的環境。
德國人才學研究學家威爾尼茨教授所說,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是德、識、才、學諸因素的綜合效應,任何一個因素的缺失,都會成為學生成才道路上的障礙,甚至是致命的障礙。
【大紀元2013年07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
重要連結: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