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 NTDTV.com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中國經濟減速,是最近這週最受關注的經濟新聞之一,再次引發了人們關注所謂的「中國模式」和中國的經濟前景。中共幾十年來採取的「中國模式」經濟,帶來嚴重問題,讓中國經濟處於轉型的困境。而另一方面,「中國模式」中的因素,又在阻礙著這種轉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7號發佈了有關中國經濟的年度評估報告。報告警告說,中國實施經濟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IMF並指出,中國現有的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正在製造脆弱性」。
目前為止,中共所採用的所謂「中國模式」,是每當宏觀經濟出現問題時,威權主義的強勢政府動員資源,海量的投入去救市。例如2009年的4萬億投資、10萬億貸款,把GDP增長率拉到8%以上。
不過「投資依賴」和「政府強勢」,也正是所謂「中國模式」備受經濟學者批評的兩個痼疾。
中國國內的經濟學家吳敬璉,曾多次抨擊「投資依賴」模式的弊病。他指出,粗放增長在宏觀經濟層面造成的問題,是貨幣超發、債務積纍,最後導致宏觀經濟波動和增長減速。然而政府反覆使用這種模式,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於現在中國維持人類生命的空氣、水和土壤都發生了問題。
另外,對於「政府強勢」的抨擊,海外的經濟學者則更加直白。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果說它有一種所謂的模式的話,它就是在一種高度的壟斷和集權,加上暴力的專制,然後再加上資本主義原始的血腥。」
如果說在計劃經濟年代,中共控制經濟導致了全民共同貧窮,那麼在「六四事件」之後,為了延續岌岌可危的政權,中共在經濟方面不得不做出的放寬,則催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四不像」的體制。
謝田﹕「中共,它又實行了市場經濟,或所謂的走向資本主義經濟化,開放了企業發展市場的路。但是它同時又保留了政治上的殭化,沒有允許公平的競爭,自由的選舉,和獨立的媒體的出現。」
中共當局在許多領域直接參與了市場經營活動,一些壟斷性的國有企業嚴重扭曲了市場價格和市場秩序。這一模式運行至今,中國的貧富差距達到了世界之最,官員權貴積纍資本,大量外逃,而百姓卻為基本的醫療,教育,住房等問題所困。同時,為了維持經濟發展的數據,中國人還付出了無法計算的道德成本,和環境成本。
目前,「中國模式」幾乎已經耗盡了中國的生產能力。國內外許多觀察家都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將大幅度減緩,前景不容樂觀。
近期「高盛集團」投資管理部發表報告分析,中國目前投資佔GDP的比重過高且不可持續,已然超越了上世紀50年代末「大躍進」年代、以及90年代初投資過熱時期。投資和GDP的比率早該下調,現已經逾期。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 鞏勝利﹕「這種投資啊,最麻煩的就是中國沒有遊戲規則,也沒有可持續的法律環境。」
而「政府強勢」的模式,也被認為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社會矛盾。
謝田:「因為共產黨的官員他是不會停止他的步伐的。並且,只要他的貪心沒有法律上的限制,並且他也意識到中共即將要滅亡,他不但不會放緩,他會加劇----貧富懸殊,貧富分化繼續加劇。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和忍耐能力都是有限的。」
在「中國模式」走到臨界點後,中共試圖推動經濟從「投資」轉向「消費拉動型」模式。不過IMF在報告中表示,這一決定性轉變「尚未發生」。
同時,儘管中共當局必須將「投資」轉向「消費」,但銀行卻繼續貸款給企業而不給個人。法國市場研究人員分析,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由中央控制,而政權十分腐敗造成的。
【新唐人2013年07月23日訊】
相關連結:
重要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