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墨爾本人口不斷增多,市區空間變得更加緊張,租金價格也在上漲。在市區上學的很多中國留學生不得不「蝸居」在狹小的空間裏。墨爾本市政廳為了保障市民合理的居住條件,正在考慮對公寓的最小面積作出規定。 |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隨著墨爾本人口不斷增多,市區空間變得更加緊張,租金價格也在上漲。在市區上學的很多中國留學生不得不「蝸居」在狹小的空間裏。墨爾本市政廳為了保障市民合理的居住條件,正在考慮對公寓的最小面積作出規定。
據時代報報導,目前在墨爾本市區範圍內正在做銷售推廣的58棟公寓樓裏,1臥室的公寓面積從46平米起,而在2008年,1臥室公寓的平均面積為52平米。
墨爾本市政廳規劃委員會副主席Stephen Mayne市議員說:「海外留學生是墨爾本經濟最重要的推動力。在墨爾本大學的Parkville校區有11,000名海外學生,這是世界上海外學生最多的校區之一,而且預計到2020年會上升至20,000人。」
「如果限制50平米的最小面積,那麼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容納不斷增長的海外留學生數量,他們對我們的經濟如此重要。」
來自澳門24歲的留學生哈里斯‧沈(音譯Harris Shuen)說,設定最小的公寓面積能保障租客的生活質量,但風險在於房租會漲。「很顯然,面積是和價格相關聯的,公寓面積越大,價格越高。」 沈說:「但也不能不考慮學生的生活質量,不能因為想給他們提供更便宜的租房選擇,就把他們關在籠子一樣的小房間裡,像對待小動物一樣對待他們。」
哈里斯住在Carlton區Swanston街一棟高聳的公寓樓裡,雖然只有39平米,但他認為一個人住也非常舒適了,不能再抱怨。從公寓的窗戶可以看到North Carlton美麗的公園景色,房間裏有充足的自然光線和很像樣的浴室。
這套房子他已經連續租了6年,他說一些朋友在同一條街上租的房子比這間還要小。
哈里斯將一進門的入口廳兼用作廚房。在兩米寬的起居區,小電視距離他的沙發只有一米,房間裡容不下一張餐桌,所以他都在自己的電腦桌前吃晚飯。從廳裡分割出的一個小區域正好能擠進一張床。
在墨爾本大學攻讀藝術和文化管理碩士的哈里斯同時還是一名小提琴手。他說:「房子確實有點小,幾乎沒有什麼地方放我自己的東西。」他指著不得不掛在廳裡的一套音樂會演出禮服說:「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存儲空間放我的私人物品。」
預計到2031年,墨爾本市中心將增加80,000人口,目前市區的公寓,特別是學生公寓,有的已經小到不足40平米了,按照這種趨勢,形勢還會惡化,公寓越來越縮微,像「鞋盒」一樣狹小。而在悉尼和倫敦這樣的城市,已經規定了1臥室的公寓不得低於50平米的標準。
多次被評為「世界上最宜居城市」的墨爾本一向以居住條件引以為豪,但如今市中心的住房擁擠而昂貴,經濟不寬裕的海外留學生深為其苦,不得不在求學過程中忍受蝸居生活。
相對很多中國留學生來說,哈里斯的確還算是幸運的。從北京來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RMIT)讀教育的小賈說,之前在RMIT的Brunswick校區上學時,學校附近的出租房非常難找,好不容易在一家2元便利店的樓上有一間會議室一樣的空房,老闆用複合板隔出來三間出租。他說:「我住的那間還不足8平米,還不算最差。房間小得只能放下一張床和一個小桌子,沒有衣櫥放衣服,甚至沒有足夠的空間放衣箱,只能把衣箱立起來。房間裏沒有窗戶,老闆在複合板上打了個洞,罩上紗網,作為簡易窗戶。」就這樣的房間還要每週$130元的租金。小賈說:「沒辦法,這個區就這個價,這還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小賈在這間房子裡住了6個月。
Mayne市議員說,市區公寓房的質量和舒適程度受到損害,這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是應該規定最小建築面積50平米是值得好好探究的事。在對公寓面積作任何修訂立法前,需要進行公開討論。
墨爾本市區集中了各種設施和服務,房價也越來越不菲,市政廳正努力想在設施和負擔能力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因此誠邀各界人士,如租客、業主、開發商、教育機構和物業經理人出謀劃策。
普遍認為,一套舒適的公寓房應該滿足以下條件:有一定的自然光線;好的通風;睡覺、工作、煮飯和洗漱都應有分離的單獨空間區域。
【大紀元2013年0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澳洲墨爾本綜合報導)
推薦連結: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