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最新移民職場研究發現, 10個移民中有7個稱工作條件差,比如工作不定時、僱主違反勞動法規等;幾乎半數的受訪者從事「地下經濟 」工作,即沒有收據的現金工作,工作環境低於正常標準。 |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首份最新移民職場研究發現, 10個移民中有7個稱工作條件差,比如工作不定時、僱主違反勞動法規等;幾乎半數的受訪者從事「地下經濟 」工作,即沒有收據的現金工作,工作環境低於正常標準。
加拿大很多研究都發現移民找工難,在職場受到不公待遇。週二(10月22日)由智庫機構威爾斯利研究所(Wellesley Institute)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第一次展示這些移民被困於「地下經濟(Shadow Economies) 」的情況。
該份報告名為「地下經濟:多倫多移民社區的求生策略」(Shadow Economies: Economic Survival Strategies Of Toronto Immigrant Communities),對合併前的舊多倫多市東部453個新移民家庭做了調查及採訪。
該研究發現,受訪者中,僅有3%做專業工作;42%涉及地下經濟活動,年收入低於1萬元;71%受訪者年薪少於3萬元難以餬口;三分之一的家庭稱,工資收入不夠開支;38%稱在過去6個月經歷過被欺凌和騷擾;工作的人中,僅34%稱他們的工作有發展機會;83%的人稱生活導致壓力,其中41%稱財務狀況是壓力的主要原因。
報告的合著者、來自活賢社(WoodGreen)的戴森(Diane Dyson)說: 「研究開始前我們就知道,人們為生存而掙扎。但我們所發現的工作條件,比我們預期的更糟糕。」
多倫多工人維權中心【 Workers』 Action Centre】幹事劉碚溪對《大紀元》說,這個結果並不令人吃驚,因為「我們早就感受到有這些情況,只是沒有系統地記錄下來。」
移民遭遇職場不公嚴重
該研究發現,41%的人稱其工作場所不符合安省僱傭標準,55%稱有歧視問題,70%稱工作環境差,包括違反勞動法、工作時間及工資支付不定時、場地環境差。38%稱在過去6個月在工作時受到過管工、工友或顧客的欺凌或騷擾,包括肢體攻擊、叫喊、威脅或性騷擾。
48%的人不知道他們每年應該有多少假期;34%的人不知道在工作場地受傷可以獲得福利;16%的人不能肯定最低工資是每小時10.25元(即使打現金工也不例外)。報告稱,最近登陸的新移民知道這些信息的可能性更小。
「其實這些信息每人都能收到,是因為新移民處於比較閉塞、獨立的狀態。」 劉碚溪說,「特別是有語言障礙的話,他們完全依賴於自己社區、鄰居等消息來源。」
在找工方面, 68.9%的受訪者稱,語言及交流技能是找工的最大障礙,然後是專業技能(55.9%)、人脈關係(47%)及本地推薦信(44.6)。
缺乏加拿大工作經驗、資歷認證及語言差仍是找工的主要障礙。研究採訪了華人洪先生(Hong)的故事。洪先生原來是電工,但英文不好。他目前的餐館工作,是朋友要離開,找他去頂替。他說:「打現金工,必須有人推薦。」
洪先生稱,他喜歡正常工作,有失業保險、工作安全保險及退休計劃等福利。
《大紀元》讀者林先生稱,他的一位朋友打現金工受傷了,因為沒有工傷保險,不能上班也沒有福利,環境很艱難。
劉碚溪說,這些移民是沒有選擇,被迫做這些工作。「這個社會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走入主流經濟的機會」,一方面是他們本身有很多困難,另一方面是這個系統沒能很好地容納他們。
移民生活拮据 入不敷出
報告稱,62%的受訪者稱,應付每月家庭開支有困難,14%稱很困難。洪先生覺得他只能打現金工,每月收入1,260元,家裏有太太和女兒,女兒用學生貸款在學院讀書。他說,他們住在地庫,常去食物銀行領食物,廚房用品、衣服及傢俱都是買二手的,家裏不花額外的錢。
受訪者中,57%的人稱,過去1年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沒變化,25%稱有改善,17%稱經濟狀況變壞了。
應對財政困難的方法,36%的人稱是減少家庭開支;19%稱要靠向親戚、朋友借錢,或者增加信用卡債務;13%稱使用積蓄;12%稱增加工作時間。◇
移民找工攔路虎 首推語言
新移民如果語言不好,又需要工作來支持家庭的話,在加拿大會很困難,這似乎已經是個殘酷的事實。
威爾斯利研究所(Wellesley Institute)在剛完成的一項研究中採訪了在多倫多的華人移民洪先生(Hong)。洪先生原來是電工,因為英文差只好去打現金工,但他在不斷學英文,希望能考取電工執照。靠近家的一個英文ELS班關門後,他就去遠一點的班上課。他說:「語言是最大的障礙,這是政府不應該裁減開支的地方。」
洪先生以電工身份移民加拿大,他花了300元參加一個電工考試培訓班,老師用中文講課。他明白講課的內容,卻不明白考試的問題,因為考試題是英文的。洪先生稱,他想在華人社區做電工,但英文不好使他很無奈。
威爾斯利的研究發現,英文最好的受訪者中,71%找到工作,找到全職工的占45%;那些英文是初學者水平的人,只有28%找到工作,找到全職工的占12%。
劉碚溪說,就算英文沒問題,有些行業拿不到執照就不能開業。他遇到過一個南非來的醫生,英語是母語,但就是沒機會拿到醫生執照。
他說,政府提供免費語言培訓等是有幫助,但還不夠。有些是系統問題,比如海外來的工程師、醫生及會計師等,他們的資格在加拿大得不到承認,沒法干本行。現在政府給新移民提供的「搭橋計劃」,幫助他們進入本行的專業工作,比以前好了。但那些專業行業的發牌機構沒有做出相應的改變,「政府也不敢去干預」。
【大紀元2013年10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責任編輯:文芳)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