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無法播放影音文件,請點擊播放或下載
新唐人影片:【禁聞】佔地黑手伸向濕地 環保與利益博弈
http://www.ntdtv.com/xtr/b5/2014/02/04/atext1055396.html
影片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NTDTV.com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2月2號是第18個「世界濕地日」,但世界各地的濕地情況卻不容樂觀,尤其中國大陸在近十年間,濕地出現大面積減少現象,人為破壞和基建佔用情況極為嚴重,保護濕地刻不容緩。
「世界濕地日」前夕,大陸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據全國第二次濕地自由調查結果顯示,近10年來,中國自然濕地面積減少了337萬公頃,減少率高達9.33%。這一數據引發了很多濕地保護專家與學者的關注。
濕地,又被稱作「自然之腎」,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份,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對人類、生物與自然環境有著極為寶貴和巨大作用。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濕地保護專案執行人員表示,濕地就像大地的海綿,有調整洪流的功能。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濕地保護專案執行人員翁女士:「水流經過濕地的時候,它會將速度減緩,留住水中的養份,也可以去過濾水裡金屬化合物、有毒物質﹔濕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生物的食物鏈,它可以造就很多的生物多樣性。它也是人類很重要的一個食物來源,像古文明的文化和發源地,經常在和河流旁的氾濫平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兩岸交流專案執行人員葉人豪:「因為濕地在現代氣候變遷的部分,它其實也是調試氣候的一個部份,也是蠻重要的。或者是在物種保育的狀態,其實對人類影響都是蠻大的。」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濕地保護專案執行人員翁女士表示,失去了濕地,相對失去了平衡地球環境的功能。
翁女士:「少了濕地的話,將會減少調節洪流的功能,乾旱的時候,土地缺乏儲水的能力,我們將不會有足夠地下水或農田的灌溉,在濕地的沿岸地區,大雨或洪水氾濫的時候,周邊的村莊生物將會瀕臨死亡。濕地減少了,它就減少了淨化水質的功能。」
可以說,近年來,大陸發生的地下水枯竭、洪水肆虐、氣候反常等等災難,都與濕地的減少有一定關係。但中國的濕地究竟是如何減少的呢?
張永利公開表示:造成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除了氣候變化等一些自然因素外,人類活動佔用和改變濕地用途是其主要原因。其中圍墾和基建佔用,是導致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的兩個最關鍵因素。
北京環保志願者、民間水專家張俊峰:「這幾年,由於房地產價值非常高,所以人們又開始把這些濕地填平之後去開發房地產,所以這一點在中國尤其是像洞庭湖、武漢、還有長江流域附近,包括南方,這方面事情非常非常多。所以造成了這種濕地逐漸消失的情況。」
張永利指出,近十年來,受基建佔用威脅的濕地面積多達129萬公頃,比2003年增長了近10倍。巨大的數字背後,折射出了在當權者眼中,短期的經濟利益,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博弈中佔了上風。
張俊峰:「地方政府,它們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它不會追求長遠的生態平衡也好,還是其他的社會發展也好。那麼這種眼前利益的追求,它們就放棄了很多長遠的東西,實際上這種政府的管理模式,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時,促進它惡性發展的這樣一些作用。」
中共當局至今沒有出臺保護中國的濕地的法規。有的僅僅是各地形同虛設的所謂「保護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劉中奇,面對不斷消失的海岸線曾憤怒的說:到處都在填海,為甚麼填呢?因為便宜啊。填海比徵地來得便宜和簡單,而且又沒有法律去約束它。
環保人士吐槽諷刺:森林有森林法,土地有土地法,海洋有海洋法,而濕地沒有法,這等於濕地可以亂破壞,把濕地毀了,把它變成開發區了也沒事,沒人追究,因為沒有法嘛!
【新唐人2014年02月04日訊】採訪編輯/張天宇 後製/ 李勇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