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大紀元2014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會遇到很多煩惱,有的為婚姻煩惱,有的為孩子煩惱,有的為健康煩惱,有的為工作煩惱......而身處大陸的中國人似乎煩惱更多,而且往往會同時為幾件事煩惱:物價飆升、就業難、買不起房、上不起學、食品不安全、找不到對像、配偶出軌、環境污染,等等等等。
日前,大陸互動知識問答平台「百度知道」公佈的一項數據顯示,每天有230萬人搜索有關「煩惱」的問題。迄今為止,以「煩惱」為關鍵字的問答共有1600萬條。
「感情」煩惱最熱門
在這些煩惱問題中,「感情」的煩惱排在第一。數據顯示,有110萬人因「夫妻如何相處」而煩惱,緊隨其後的是「跟婆婆關係不好怎麼辦」、「兩人在一起父母反對怎麼辦」等等,前十大「煩惱」幾乎全跟情感有關。
男人煩、女人也煩。男人的煩惱是「如何抓住女人的心」、「老婆老媽總吵架咋辦」、「女人為啥覺得其他男人好」……同樣,女人煩惱的也是這些事:「如何抓住男人的心」、「男人喜歡啥樣的女人」、「男人最煩女人甚麼」……因諸多困惑而鬧心。
有家的煩、沒家的也煩。當有些人為婆媳問題不勝其煩時,如何找到合適的伴侶,如何說服對方父母接受自己,則困擾著大多數單身男女。
在這些煩惱問題中,「感情」的煩惱排在第一。數據顯示,有110萬人因「夫妻如何相處」而煩惱,緊隨其後的是「跟婆婆關係不好怎麼辦」、「兩人在一起父母反對怎麼辦」等等,前十大「煩惱」幾乎全跟情感有關。
面對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中共官方媒體也不得不承認由於傳統道德觀念的淡薄,加之社會風氣的敗壞,對婚姻不忠的人越來越多,日趨嚴重的婚外情、「小三」現象,使得正常的婚姻關係極為脆弱。
2013年11月,中共官媒曾發文,認為橋婚(目的性婚姻)、爭財、第三者、假離婚是離婚率高昇的四大主要原因。
「自古多情空餘恨 此恨綿綿無絕期」。「愛情」從古到今一直都是困擾人們的永久話題。愛情來時,人享受著它帶來的快感;失去時被它百般折磨,痛不欲生。而人又永遠無法控制住「情」,因此才有了詩人的感嘆。
當今的中國大陸,「人倫」和「道德」已為許多人所不知,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為情而死,為情而殺人的事常見報端;「小三」,甚至「小十三」比比皆是。霸妻佔女,在今天已變成了一種本事,成了官員們炫耀的資本。人們在尋找「真情」的同時又不敢相信人間真有「真情」,猜忌使人們互相攻擊,互相傷害。古人推崇的「相敬如賓」,變成了「不求天長地久,但求一時擁有」,嚴重威脅著婚姻家庭。
據大陸媒體報導,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醫生林雄標建議受感情困擾的男女,感情要回歸理智,單靠激情,無法維繫長久的關係,感情雙方都要理智地認識到,激情期過後的平淡並不意味著愛情在褪色,而是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林雄標認為,夫妻間要寬容、寬容、再寬容些。要知道「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或這或那的缺點,不妨寬容一些,只要不是原則性犯錯,接受對方那些小缺點,當我們不再對別人加以挑剔,就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也變得寬敞了許多。
中國古代,西周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周公才要制禮作樂,以禮為綱,以樂為藥。周公制禮之後,中國人曾經長期按照這樣的禮法維繫整個社會。所謂「緣情制禮」,就是想把人情導正,維持一個穩定的人倫關係。因此古人是通過人倫、道德來自覺的控制著情慾。
缺乏信仰「偷走了中國人的快樂」
中國人為甚麼煩惱多,甚至是那些事業上很成功的人也鬱鬱寡歡呢?近日,大陸網上熱議一條微博帖子「什麼偷走了中國人的快樂?」分析了一些原因:第一、缺乏信仰。第二、總是和別人比較。第三、對美好的事物不感動。第四、不懂得施捨。第五、不知足。第六、焦慮。第七、壓力大、標準高。第八、不敢堅持做自己。第九、得失心強,就是患得患失。
「缺乏信仰」被作為「偷走了中國人的快樂」的第一個原因排在了首位。研究發現,沒有信仰的人,就容易把價值觀建立於外在的物質上,喜歡相互比較,時時仰望別人的成功,感覺自己的卑微;仰望別人的幸福,慨歎自己的不幸;比較別人的得志,憤然自己的失意;比較別人的快樂,放大自己的苦痛。
針對中國人普遍存在的煩惱,獨立撰稿人諸葛明陽說:「我在兩年多前曾寫過一個評論,探討了一部小電影《失戀33天》獲得了上億票房的原因。為什麼現在許多的中國人經不起失戀的打擊和痛苦?原因就是無道德無信仰的大陸社會環境,給年輕人造成的有形無形的各種壓力,使他們的承受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尋求幸福的婚姻似乎成了年輕人舒緩壓力的主要方式。然而亂性和濫情的社會化以及婚姻的商品化,對於那些各方面都已經很脆弱、把幸福寄托在戀愛婚姻的人,失戀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也因此,這部電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諸葛明陽最後表示,減少煩惱的唯一出路就是提升道德水平,尋找真正的信仰。
研究:有信仰的人更快樂
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要比一般人快樂,也比較能承受危機。信仰可以讓人有歸屬感、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可以超越生活中一時的起起落落,而追求更長久的安身立命之道。
美國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科學家用了28年時間,對大約5,000名加利福尼亞人進行跟蹤調查顯示,有宗教信仰的人血液中白細胞的指數一般都很低,身心更健康。
科學家們經過反覆研究得出結論:長壽與健康的關鍵固在生理,但更在精神和心理,正所謂「七分精神三分病」。有宗教信仰的人能通過靜思使身體受益,而平衡的心態有助於增強身體的自我治癒能力;宗教信仰所帶來的平和、喜悅、愛心等會讓人們發自內心的快樂。
(責任編輯:李曉清)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