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視頻評論_中國過年】

【歷史巨變正在中國發生】

過中國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辭舊迎新、敬天信神,感恩知報、賀歲祈福、團圓喜慶,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縮影,集中體現了民族的傳統信仰、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行為規範等,與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

新唐人電視台簡介 世事關心 YouTube 新唐人中文頻道
部落谷 飛劍飛龍 紅粉佳人 小豆娘 博客群
【世事關心】2013拜年 5湖4海 MP4 自由門手機版 【世事關心】人類能夠預測未來嗎?(上) 飛劍飛龍 MP4 自由門 【世事關心】釣魚島:日本打不起中共更打不起(WithEnglishSubtitles) 紅粉佳人 MP4 無界 【世事關心】「南周」「勞教」與習近平的自我定位(WithEnglishSubtitles) 小豆娘 MP4 愛博電視
【世事關心】「新政」反腐能走多遠? 翻牆天堂 MP4 自由門手機版 【世事關心】李小鵬陞遷和中共官場生態(withEnglishSubtitles) 美麗心世界 MP4 自由門 【世事關心】世界末日與預言中的今天 兩小無猜 MP4 無界【世事關心】深度解析美國財政懸崖(WithEnglishSubtitles) 繽紛水世界 MP4 愛博電視

文:大紀元首發 中國傳統過年「敬天信神 感恩知報 辭舊迎新」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2012環球新聞

翻牆部落谷:翻牆、電驢、連環畫、電子報、部落格聯播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網路圖片)

過中國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過中國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辭舊迎新、敬天信神,感恩知報、賀歲祈福、團圓喜慶,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縮影,集中體現了民族的傳統信仰、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行為規範等,與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

天人合一 新年起源於古時年頭歲末的祭神祭祖活動

傳統節日是中國古人「天人合一」世界觀的具體體現,人們在節日中感受傳統道德的力量,心靈得以淨化,境界得以昇華。除了體現人與自然協調外,更主要的是「天人合德」——即「觀天道以應人道」, 節日中,人們希望通過祭拜天地和神明等各種儀典達到與神明溝通的美好願望,希望盡人事以法天德,做人要像天那樣剛健、胸懷博大;像地那樣厚德載物。

新年起源於古時年頭歲末的祭神祭祖活動。據《呂氏春秋》記載,在堯舜時就有新春掃塵,除陳布新,祭拜天地等過年風俗。這一天有「三元」之殊(日之元、月之元和歲之元)。

人們獲得一年豐收的喜悅後,首先要感謝上天的恩賜,準備迎接新春的來臨。

新年各種慶祝活動一般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歷代天子都會在元日裡祭天和祭祖;民間也有著一系列祭祀活動。

辭舊迎新「敬神」禮俗

在辭舊迎新的時刻,人們也不會忘記有功於人間的諸多神明,以各種不同的祭祀回報他們。古詩中描述了「敬神」禮俗的代代傳承和各種慶祝場面。如描寫祭灶風俗的有:「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范成大《祭灶詩》)。

描寫掃塵風俗的有:「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蔡雲《吳歈》),清理環境,更蕩滌心靈的灰塵,才能和神明溝通,與天地同在。

描寫「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蘇軾《守歲》)。

描寫正月初一的慶賀場面和禮儀:「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細緻的描述了待第一聲雞啼響起,街上鞭炮齊鳴,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拜天地、敬神佛,再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然後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

傳統節日所蘊涵的感恩

華夏禮儀極重祭祀,祭祀最初源於人們對於天地的敬畏、感恩和誠敬。《禮記‧祭統》記載:「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

傳統祭祀文化重視祭祀的教化功能,視其為人倫教化的根本辦法,說祭祀是「教之本」、「教之至也」。可見社會教化隨祭祀儀式的完成而完成。這也成為中華文明在民間的主要傳承形式之一,不僅在於其對經典文明的代代傳承;更在於其能夠滲透到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人們修身正心,走出迷惘困頓。

《禮記‧郊特性》記載:「萬物本乎於天,人本乎於祖,郊之祭也,本反始也。」司馬遷也說道:「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古來敬天祭祖實質提示人們:敬天,人之本也,要敬奉上帝,認為上帝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祭祖,人之源也,要不忘祖先,做人要知本知源,才能生生不息。

祭神、祭祖、拜年是人神關係、人倫關係的確證,這些儀式也是文化開端的象徵。而年節的本質意義在於開端,因此從除夕開始,也是一種感恩的開始,一種慶祝的開始,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風調雨順。

《禮記.月令》記載,天子在元日要舉行祭天大典,還要舉行「祈谷於上帝」和農神後稷的活動。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由此建立起人神關係,獲得神明的庇護,在神聖的祭祀中使人感受到自我存在與天地的息息相關。

新年祭祖、清明掃墓,都體現著對人倫的重視,體現禮敬祖先,重視孝道,寄托了人們對生命的敬畏,對往昔的尊重,緬懷先人的道德風範,實現先人的理想追求等。《尚書‧舜典》記載:「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舜帝在元日到祖廟祭祀祖先。「仁義」與「孝悌」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在祭奠與追思中,孕育著後人的感恩之心和責任意識。《論語‧學而》記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講到祭禮對民風民德的重要影響。

傳統節日所蘊涵的祈禳意識

祈,求福;禳,除禍,祈禳意即向神祈禱以降福免災。新年有很多祈福驅邪等節俗活動。如除夕守歲,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新年時拜天地、祭神明,祈禱帶來福祉和吉祥。元宵節人們燃放燈火,歌舞笙樂,表達驅邪迎祥、祈許光明之意。

新年時,家家爆竹,戶戶焰火,不絕於耳。古時人們燃放爆竹的目的是驅除邪魔鬼怪,迎神,喜慶等。唐代來鵠在〈早春〉中寫道:「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宋代范成大在〈爆竹行〉中描述了除夕夜燃放爆竹時人們的內心祈禱:「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

新年時,人們還要貼春聯、年畫、福字等,即將大紅春聯貼於門的兩邊,紅底黑字,穩重而鮮艷,表達人們「新年吉慶、驅邪迎祥」。傳統春聯有:「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等。

年畫多取材於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如〈福祿壽三星圖〉、〈八仙過海〉、〈岳飛大破金兀朮〉,不僅營造喜慶的氣氛,更重要的是,藉助於畫中故事,將德行操守、忠孝仁義等一系列倫理道德標準潛移默化的根植人心。

貼「福」字使人感受到「迎春接福」的濃厚氣息。祈福盼福,是人們的共同願望,特別是在遇到危難之時,希望得到神明庇佑,增加福運,化險為夷。但須知做事要符合天道,才能得到神助,古語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禍由惡作,福由德生」。

因此幸福與真誠、善良、無私為伍,它總是出現在有德行的人身邊,它與虛偽、奸詐、陰險、狠毒水火不容。倡導人要修德向善,才會有福德和福報。

新年還有視天占年的習俗,如唐代在孟浩然〈田家元日〉中寫道:「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年候,共說此年豐。」表達了人們祈求豐年的願望。宋代宋伯仁在〈歲旦〉中寫道:「春風回笑語,雲氣卜豐穰。柏酒何勞勸,心平壽自長」,描寫出在新年歡快的氣氛中一種淡泊寧靜的愉悅。

傳統祭祀內容是表達恭敬、感恩、反省和許願 當今社會「求神拜佛」演變成「賄賂文化」

傳統的過年習俗充滿了中國人敬畏天地神明、回溯傳統的濃厚文化氣氛。事實上這也是中華正統文化的核心所在。這種文化氛圍使得古人以謙卑、知足的態度對待生活:比如取得了好的收成,人們相信那是因為神靈賜福給好人或祖上行善積德,而不是「戰天斗地」的結果,所以要更加謙恭對待神靈,多行善事。因為處處都有神靈監看,人如果要做虧心事也是有所顧忌的。

傳統上民間的祭祀內容主要在於表達恭敬、感恩、反省和許願。許願是許諾多做善事,希望得到賜福滿足所願,這和今天不少人求財、求官、求名、求生兒子的「祭拜」是有區別的。

近幾十年來,中國傳統年味的真正意義逐漸淡化許多,過年已成為一種吃喝享樂,娛樂的文化,並充實著嚴重的商業氣息。世人進廟燒香拜佛祈求神靈多以世俗的功利性為主。

人們要想辦成某件事,就會想到去拜神佛,買香火,拿出一些好東西來上供,或佈施財物給寺廟,就自認為能得到神佛的保佑。有些人甚至肆意妄為也不怕,自恃能得到神佛的保佑,其實是一種另類賄賂---求神拜佛,在當下很盛行。

既然神佛都可以去賄賂,那麼,世間的人還有誰不可以賄賂? 可見國人深具賄賂意識,民風腐敗。神佛普度眾生乃高級生命對世人的慈悲,對待凡人一切秉公處理, 不是人用請託或用物品可賄賂敬神佛。

「頭頂三尺有神明的警示,已被現代人忽視。「知恥近乎勇」的古訓,被現代人淡忘,知道自己的過失與不足,敢於在人前「自我批評」者甚少,古人拜祭神佛,多為做了不益之事後要懺悔,立心不再做壞事,為了解脫精神上的苦難,還想著要如何補救,力圖獲得心靈升化,作道德更高尚的人才會得到神佛的呵護和保佑。

不可用賄賂使神枉法

這有一則歷史小故事,王平甫知識淵博,善長議論。他和哥哥,北宋帝國首相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議論新政,引經據典,多有批評。王安石不願聽。

有一回,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假借其父之名為非作歹,王安石痛加斥責,不久其子患了急病(後背部疽發而死),王安石命道士作法場,準備了大量的冥錢(燒化後,送給神鬼使用的紙錢)。王平甫說:「哥哥身在相位,應該讓天下後世人向你學習,以你為榜樣。王雱忽然患病,你要擺那麼大的場面做法禱告,有甚麼好處?況且,哥哥你曾經以國法,懲治了不少奸臣惡吏。現在想用紙錢祈福,難道神仙那裏,就不執行法律,可以收受你的賄錢而枉法嗎?」

經歷了中共建政後的歷次「風雨」,今天的人,很多不信善惡有報、不信天理昭昭,「祭拜」者本質上還是無神論者,其實真正相信的是功名利祿。文化的內涵割斷之後,徒具形式的活動在本質上已經變異,也不再具有約束人心靈的道德效力了。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前決定,將「正月初一」改為「春節」,這樣一來,不但原本豐富多彩的「過大年」被簡化成「歡慶春天」,和傳統年節相聯繫的中華正統文化內涵也被割斷。

「過年」的來歷

中國新年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新舊年交接時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它的各種傳說也很多。相傳人們之所以把這個節日叫過年還來源於萬年曆法。

其實,中國在遠古時期就有年的概念。「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份為「禾」字,下面部份為「人」字。金文的「年」字與甲骨文相同。而現在已發掘出來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幾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象徵著取得穀物生產的大豐收。

「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釋呢?從甲骨文看,「年」字好像是人頭上頂著沉甸甸的穀子的樣子。

相傳,遠古時期雖知一年有四季,但節令不準。有個名叫萬年的人便想重新計算調整,於是,苦思冥想好的計時方法。一日,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休息時,日光下樹影的移動使他受了啟發而設計了用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準確地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他又受山崖上的滴泉的啟發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就這樣經過反覆推演,萬年發現四季輪迴一次需要間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會重複一遍。國君祖乙知道此事後大喜,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希望萬年能測准日月規律和準確的晨夕時間。

幾十年過去了,一次,祖乙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週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

此時,已經滿面銀髯的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歲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就把歲首叫過年吧。」這樣就有了過大年。祖乙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

據說,現在人們在過年時所掛的壽星圖就是這位德高望重的萬年。

過大年的中心日子是除夕和正月初一,因為這一天是新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此後,還有正月初二祭財神以及正月初五過破五節的諸多說法,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上元節。整個過大年就算進入尾聲了。

(文章部分內容節選明慧文章《感悟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責任編輯:高靜)

【大紀元2013年02月11日訊】

相關連結:

神韻-神韻晚會 -觀神韻是送給中國朋友過年最好的禮物

首發:哪一個是真正的中國新年? | 過年 | 大年 | 大紀元

中國民眾紛選擇蛇年過年前辦理退黨「保平安」 | 三退 | 翻牆 | 大紀元

中國「獨生夫妻」糾結過年回誰家 擬四種方案 | 回家過年 | 獨生子女 | 夫妻過年 | 大紀元

中國傳統過年「敬天信神 感恩知報 辭舊迎新」 | 中國新年 | 傳統文化 | 大紀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華麗議族 的頭像
    華麗議族

    【華麗議族】中國熱門新聞報導追蹤

    華麗議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