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人的道德行為竟然和生物時鐘有關。習慣早起的人在晨間會有較道德、較誠實的表現,而夜貓族在晚上的誠實度也較高。這個有趣的發現也讓「生物鐘」對人體的影響,再次變得熱門。 |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晝夜顛倒、作息不規律很可能導致一個人容易生病,專家認為這是因為身體內的生物鐘基因密切地影響著人體的免疫細胞。
最近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人的道德行為竟然和生物時鐘有關。習慣早起的人在晨間會有較道德、較誠實的表現,而夜貓族在晚上的誠實度也較高。這個有趣的發現也讓「生物鐘」對人體的影響,再次變得熱門。
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都不相同。這種有規律的變化被稱為「生物鐘」。記者採訪到在臺大公衛學院從事預防醫學研究的黃千峰醫師,以及藍士哲中醫師談關於「生物鐘」的相關話題。黃千峰醫師表示,日照長短週期對人體的影響,最顯著看到的就是能改變人頭腦中間的「松果體」所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含量,有學者認為這是主掌人體生理時鐘的關鍵之一。
黃千峰說:「視網膜受光線刺激後,傳遞神經訊號到位於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進一步協調主管內臟生理活動的下丘腦,這是目前對生理時鐘日夜週期提出的人體機制。」他還表示,每天人的睡眠、攝食、飲水、排尿及其它的生理恆定,也都透過這樣的模式,隨著日夜時間變化而動。
黃千峰說,養成規律生活、配合大自然定給人的生物時鐘作息,才能有效保持健康、預防疾病、更長壽。比如褪黑激素在夜間睡眠時分泌,有降低血壓、心跳,還有增強免疫、預防癌症、延緩老化等功能。如果因為熬夜或長途飛行的時差等問題,讓褪黑激素分泌下降,不僅影響睡眠導致精神不濟,長期來說對健康也有害。
大自然有規律的「生物鐘」理論
中醫一直都講究「天人合一」。有節制、有法度的生活,才能延年益壽,減少疾病的發生。人要配合大自然生物鐘的規律,會養生的人不易老。中醫師藍士哲表示,「生物鐘」的理論簡單說,就是生物體內存在著一定的生理規律。
【攝影:David Davis/Fotolia】 生物鐘就像一個實際的鐘錶一樣。 |
中醫「十二經子午流注」養生法
藍士哲醫師表示,在現代醫學有「生物鐘」的理論,其實中醫早就有這種時間聯繫人體生理功能的理論「十二經子午流注」,中醫的十二經絡有一定的流注順序,從十二經絡的運行順序,可以發現其機制是非常有道理的,經氣流注到哪一個臟腑,就是那個臟腑運作旺盛之時,如能按照經絡運行的順序來配合作息,才是最符合人體自然的運作。
古人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現今複雜的工商社會,鮮少有人能按照這樣簡單規律的作息生活了,而在許多文明病、癌症盛行的今日,人們又開始意識到規律作息的重要。藍士哲表示,十二經絡的順序便如針灸口訣「子午流注歌」所說,「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
1. 肺經,寅時(凌晨3點—凌晨5點):肺經是十二經的起始,此時是日出前陰氣最盛,陽氣最弱,陰陽即將交替之時,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常於此時咳嗽發作。老年人最好在日出後再出門運動,注意保暖,保護人體陽氣。
(Fotolia) 晝夜顛倒、作息不規律很可能導致一個人容易生病,專家認為這是因為身體內的生物鐘基因密切地影響著人體的免疫細胞。 |
2. 大腸經,卯時(凌晨5點—早上7點):卯時經氣行於大腸經,大腸氣血旺盛,這時早起可喝一大杯溫開水,最容易在此時排便,便秘的人可早起培養排便的習慣。
3. 胃經,辰時(早上7點—早上9點):辰時胃經氣血暢旺,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旺盛,最適合在此時吃早餐。
4. 脾經,巳時(早上9點—早上11點):巳時是脾經旺盛之時,早餐吃進去後,經過消化吸收,由脾把水谷精微之氣輸送到身體各部,此時精神極佳,注意力和記憶力最好,為工作與學習的最佳時段。
5. 心經,午時(早上11點—下午1點):午時氣血流注心經,心主血、主火,此時太陽正當中,是陽氣最旺之時,血脈充盈,此時不宜劇烈運動,會擾亂氣血神明。陽氣從高峰下走,人體感覺精神困頓,午餐後可小睡片刻,對體力精神的恢復很有幫助。
6. 小腸經,未時(下午1點—下午3點):未時經氣流注於小腸,小腸的功能是分別養分的清濁,吸收人體所需養分(清),把不需要的渣滓(濁)傳輸到大腸。腸胃經氣的運作至此暫告段落。因此晚餐不宜吃太多,避免過多澱粉類、油脂類、蛋白質的攝取,降低腸胃負擔。
7. 膀胱經,申時(下午3點—下午5點):申時經氣流注於膀胱經,此時可多喝水,有助於泌尿系統的代謝。
【clipart.com】 每個人從誕生到死亡,身體內的各項機能都有一種近似時鐘的週期性變化。 |
8. 腎經,酉時(下午5點—晚上7點):酉時經氣流注於腎經,此時日落,是陽氣盡,陰氣始的交替之時,腎是人體先天陰陽水火之臟,一天工作結束宜好好休息,讓陰陽得以平衡。
9. 心包經,戌時(晚上7點—晚上9點):戌時經氣流注於心包經,晚餐後宜休息、散步,讓氣血得以流暢,心胸之氣能夠舒緩而不鬱滯。
10. 三焦經,亥時(晚上9點—晚上11點):亥時經氣流注於三焦經,三焦是人體氣血、水液的通道,此時少陽經氣在上、中、下三焦來回,整體全面性的調理十二經絡及臟腑。此時神經活動敏銳,記憶力增強,可用此時段讀書、思考。
11. 膽經,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每個臟腑的發動,皆有賴於膽的作用,子時經氣流注於膽經,此時膽經氣血暢旺,為隔日的生發啟動儲備效能,而人體準備休息,並開始執行細胞修復,最好能夠就寢。否則容易出現膽火上攻,失眠、煩躁、自律神經失調等。
12. 肝經,丑時(凌晨1—凌晨3點):丑時經氣流注於肝。此時人體臟腑大多進入休眠狀態,只有肝進行解毒代謝的工作,此時要進入睡眠,才能讓血液回流肝臟,有利於肝臟的排毒。若長期熬夜,容易肝火上炎,出現痘痘。
順應人體與大自然的規律來作息讓身體健康
藍士哲說,除了從十二經絡運行來指導我們養生作息,隨著四時季節的不同也應有不同的作息調整。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提到春夏應「夜臥早起」,而秋天是「早臥早起」,冬天則是「早臥晚起」。春夏生發之氣旺盛,以古人的標準來說不用太早睡覺,但最晚也不應超過晚上11點。秋天開始準備收斂神氣,所以要早點睡。冬天天氣較冷,人體宜多休養,保存陽氣,日出較晚,所以是「早臥晚起」。
他建議,從中西醫的角度來看,順應人體與大自然的規律來作息,才能夠使身體各臟腑運作得宜。違反了這個規律,身體各種機能就會出現種種紊亂,百病叢生。讀者不妨認真的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減少外在俗務、聲光娛樂刺激,保持平靜舒緩的心情,儘量在晚上11點前好好安心入睡,保持規律的作息,讓自己身心更健康。
【大紀元2014年08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報導)(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